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崑曲之美

余光中教授談《桃花扇》的歷史意義(圖:香港藝術節網站提供) 隨著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近年崑曲大熱,早前接連好幾次錯過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去年底得悉香港藝術節有一齣《1699.桃花扇》的崑曲時,便立即網上訂票。於是大年初七,首次欣賞崑曲表演。

既然是慕名而去,自然對當中的種種原委不甚了了。孔尚任的《桃花扇》的確是預科文學史上的名詞,但好像沒有唸過原文;而崑曲跟粵曲有什麼分別,一時也說不清楚,只覺得崑曲的音樂沒那麼吵鬧,而唱腔也比較溫軟,聽上來頗舒服。還有崑曲的戲服,美輪美奐,現場展出兩套戲服,單看其刺繡,本身已是極美的藝術品。

我最欣賞的,還是導演的改編功力,把這部長達40齣的大型戲曲濃縮為三個小時的舞台劇,而且抓緊原劇的精髓,既有生旦的繾綣唱詞,也有武將拋頭顱、灑熱血的戰鬥場面,重現國破家亡的大時代之下的男女之情。

全劇最可堪回味的,是男女主角最後的選擇。兩人經過幾許曲折,終於重逢,原可再續前緣,但卻聽從道士的點化,以為國家已亡,何苦再當痴男怨女,於是雙雙遁入空門。從劇本的發展來看,《桃花扇》是借男女之情,寫興亡之感,兩人的選擇,反映的是孔尚任心中的沉痛。如果撇除這一點,我卻覺得兩人的愛沒有細水長流的元素,來得激烈,去也匆遽。


閱讀全文......

2007年2月3日 星期六

冬日維港 vs 壓力

這陣子工作壓力很大,整個人像拉緊了的橡皮筋,一觸即潰。

星期四給老闆大罵一場後,哭了起來,覺得自己很委屈,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繼續下去,很想拂袖而去,辭職罷了。於是,把辭職的對白想好了,打算星期五跟老闆攤牌,說自己能耐有限,沒有他所要求的能力,也沒有那份耐力。

結果,我話沒說完,便給同事堵住,說我應該放假,老闆二話不說,便叫我放假,心情不好不要回來。我轉頭走出他的辦公室,關了電腦,收拾桌面的文件,回心一想,為什麼要這樣傻,如果我一走了之,豈不是背負不負責任的罪名?但事實上,就是因為我太有責任感,才會負荷過重,搞到自己神經兮兮!

攝影:文心
那時候差不多是午膳時間,我跟秘書小姐交代一下,便坐渡海小輪往尖沙咀去。在暖和的冬日之下,坐在小輪上,看著藍天碧海,心情平復了不少。到了尖沙咀,我買了一個麵包跟一杯咖啡,坐在文化中心外圍天橋之上的石椅上,對著汩汩波瀾,在空闊清新的環境之中,享用一個簡單的午餐,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

.如果我公司不在灣仔碼頭附近,也許我不能因利乘便,可以容易地走出去消消氣;

.如果我不是一個大情大性的人,脾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也許我便會鑽牛角尖,把自己困在死巷裡;

.如果我不曾好好琢磨蘇東坡的話:「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許我便不會領略到大自然之美,明白人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物,何必燈蛾撲火,作繭自縛呢?(對,又是蘇東坡,我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哩!)


氣消了,電也充了,二時三十分,我又回到辦公室內,再戰江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