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敖包相會

昨天是「樂緣」朋友相識的三週年紀念。樂緣,是快樂的緣份的意思。朋友成立樂緣,原來是想幫助情緒病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這些日子以來,一眾樂緣朋友相遇相知相扶,譜寫了不少美麗的樂章。

昨晚,朋友在Club O以「唱出人生樂章」為題,與出席者分享唱歌對身心的好處,當然少不了唱歌的環節,其中更邀請了她的太極師父和師兄表演一曲「敖包相會」,師兄唱腔極佳,媲美唱家班,我立刻用數碼相機的錄像功能錄下師兄的雄渾歌聲,公諸同好。



歌詞: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著那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
女: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喲,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喲,你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
合:只要哥哥你(我)耐心地等待喲,你(我的)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

閱讀全文......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中秋懷人

中秋傳說這幾天一早一晚,涼風颯爽,很有秋意,自是因為中秋節臨近。

中秋節,是懷人的季節。「生離死別」,古代交通不發達,一朝分離,天涯海角,不知何時可以再相聚。正因為相聚不易,所以倍感珍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都是遊子憑借圓月抒發與故人團圓的心意。

科技發達,大大縮短地域距離,天涯已成咫尺,最多不過十來小時的一程飛機便可以相見;再不,也可以藉電郵、MSN、WebCam等現代通訊,在網絡上見面,再沒有古人那種思念之苦:「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可是,科技真可以令人們的心靈更加契合嗎?無日無之的倫常慘劇、青少年自殺個案,似乎都質疑這句話的真實性。我們也許不用懷人,但我們仍感寂寞,是那種「人群中的寂寞」,令我們更加痛苦。

中秋節,我想念我記掛的人,雖然只是咫尺之遙,但兩顆心的距離,卻是各在天一涯,我該如何靠近呢?

閱讀全文......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修身妙法

運動 = 嗎啡?七月的時候,天氣炎熱,是個大好藉口,給自己躲懶,不去跑步。常做運動的人,如果不持之以恆,體重便會驟增,所以兩個月下來,胖了不少。現在秋涼,便提起勁來,每夜飯後,到附近的運動場,亦跑亦走半小時,不經不覺已三星期了。

養成緩步跑的習慣,快要三年了。回想當年,精神頹靡,萬念俱灰,偶然看到一個醫學短片,說運動時大腦會釋放一種安多芬的物質,令人有興奮的感覺。看後,像是遇溺的人抓到河邊一根小草,突然燃起求生的慾望,可是自己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對任何運動項目都一竅不通,那該如何入手呢?朋友告訴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想,最簡單的運動,莫過於跑步,不需要任何技巧,也不用特別器材,只需一對跑鞋而已,而地點也容易,我家屋苑便有一花園,平時不多人,正適合緩步跑。

跑步時大腦是否釋放安多芬,我不知道,但我的確精神很多,開始回復生氣,對運動的功效更深信不疑。運動除可煥發精神外,還是修身良方。我曾一度輕了二十磅,雖然花的時間較市面「纖體公司」長,但方法健康、沒有副作用,而且不費分毫,怎麼說都很划算哩!

運動減磅,要留意體重不會一下子輕了很多。以我的經驗來說,開始時,好像一點反應也沒有,就如這三星期的緩步跑並沒有令體重減少一絲一毫,但持續下去,體重便會逐步下降;到了某個水平,便出現瓶頸現象,好像再減不下去,可是再堅持的話,又可以令體重多減一些,到了最佳體重後,便會保持下去。如果暫停運動,體重又會掉頭回升。

閱讀全文......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繁花曲筆寫深情

阿虫工作室昨天是敬師日,我給眾老師寄上電子賀卡,是阿虫的作品,畫面上題有「花兒盛開為蜂蝶 我是春露為花來」。這不是阿虫專誠為敬師日而畫的,但卻很能說明了教師的工作,承先啟後,一代又一代將求學之道傳揚下去。

眾多與花有關的詩詞中,特別觸動我的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以及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兩者都有一種犧牲小我、傲骨高潔的情操,反映詩人深情的本性。

深情的人,不一定是詩人;但好的詩人,一定是深情的人。龔自珍不滿朝政,憤而辭官,但並不甘心消沉,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來報效國家。這種對國家的深情,使他願意捨棄主角不當,化作護花的泥土。陸游以梅花自許,縱然一身才學,卻為群小所妒,無法施展抱負。面對種種的打擊,他不願妥協,深情的他,寧願粉身碎骨,也要留得清白在人間。

龔自珍《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陸游《卜算子.咏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閱讀全文......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寫網誌的初衷

明報新聞網沒在網誌上解釋過為什麼會建立這個網絡的寫作平台。去年這個時間,到了柬埔寨吳哥窟旅行,回來以後寫了好幾篇文章,投稿到《明報》副刊「自由談」去,可是多被編輯投籃了。寫文章的人都有一個卑微的願望,希望與人分享自己的「精心傑作」。眼見稿件給存放在郵箱的寄件備份中,冷冷清清的,便決心把它們放上網誌,一一展出。

寫網誌跟投稿是兩個很不同的發表途徑,以字數為例,雖然網誌沒有字限,但從朋友的回應中,便知道人是不習慣在網絡上看文字的,所以我近期的文章一般只有兩三百字,鉤玄提要,把重心訊息寫出來,而事情的背景便會略去,只提供連結,給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去找來看。當然,也要照顧網友的需要,盡量每篇文章附上一幅照片,使頁面更精美吸引。

分享是雙向的,作者把文章發表,也希望讀者有所回應。投稿者固然很少會收到回信,網友也絕少給作者留言,起初我有些失望,慢慢便了解香港人一般不習慣以文字抒發感情。偶爾收到朋友的電郵,說很喜歡看我的網誌,叫我繼續努力,我便樂上半天!

閱讀全文......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知止而后有定

好一陣子,反覆思量這段文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台南孔廟
這段文字出自《大學》。什麼是「知止」呢?回頭看文首:「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大學之道,就是要使人發揮自己天賦的德性,繼而親近人民,使其革新進步,並以才德完善為依歸。「止」不作「停止」解,因為圓滿完美是沒有止境的,所以是「作為依歸、宗旨」的意思;跟下文「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連在一起,「知止」說的是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那麼我們便「有定」了,就是能夠堅守不移地向著目標前進;「定而后能靜」,「靜」是不為外物所動的意思。「靜而后能安」,心安理得;「安而后能慮」,慮是思慮詳細的意思;「慮而后能得」,到了這時候,自然會有所得著。因此,立身處世,最重要的,是「知所先後」,那就接近「道」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