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之於我,像是一位久違的朋友。
讀書時代,是名符其實的書呆子,術科的成績很「羞家」,尤其是體育;畫畫,用什麼顏料都畫得不倫不類;唱歌則五音不全,只能靠樂理考試來拉成績;家政烹飪課做蛋糕,「一塌糊塗」,唯有縫紉編織的作品,比較能見得人。
現在的衣服都是買回來的,自己縫紉編織,反而費時又花錢。然而,作為一門安定心靈的手藝,還是不錯的選擇。這個冷球,是我自學勾針勾出來的(以前只會捧針),你猜出得裏面塞了些什麼,令它膨脹起來嗎?
不是香珠啊!而是抗生素膠囊。話說上月感冒看西醫,醫生一次開了六天的抗生素,每天吃四粒。吃抗生素必須完成整個療程,而我不想吃這麼多的藥物,所以把廿四粒膠囊全留下來,剛好可以用來塞進冷球裏。
最後,以奚淞把自己定位為「手藝人」(見另文)的一段話當作自勉,也與各位共勉:
「手藝人性格的我,長年專注於筆墨繪畫等藝事,以圖穩定自心、觀照生命。若心有所悟,則復又表現於手藝;如是心與手交替運作,輾轉前行。」 (見《奚淞.尋找一棵菩提樹》)
如有不解之處,且看網誌《筆下留情》給的註解:
「奚淞視毛筆為一種很好的安定心靈的法門。下筆時,手牽引心,心推動手,把心緒集中在柔軟的筆尖與紙的接觸之上,可把煩惱一筆一筆化解。寫十分鐘,就進入奇特的安靜。愛上這門手藝,就如交了個終生的朋友。......我相信,這樣的手藝不限於毛筆書法。不同的手藝、愛好,都可以有禪修作用,如打太極、彈琴、畫畫等等。多交幾個終生朋友吧。 」
閱讀全文......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源自京都的自家湯烏冬
自四月京都旅行回來,一直很懷念那一鍋「雜錦烏冬」,雖說是很普通的一道菜式,材料也是一般的時令蔬菜、冬菇、魚板、雞蛋、雞肉、天婦羅蝦等,但連吃兩餐後,我和朋友依然說:「餐餐食,都冇問題!」
把照片整理成PowerPoint與朋友分享,為了寫好說明文字,特地找出我們所吃的烏冬,原叫做Nabeyaki Udon(鍋燒烏冬麵),還在YouTube上找到烹調的短片。
於是,星期日早上,我多次翻看短片,記下製法和所需材料,便到超市去入貨。可是,偌大一家百佳,卻找不到湯底所需的Dashi和Hon-Mirin(而我也不知道它們的中文名字,只知道前者是麵豉湯的成分之一,而後者是一種煮食用的甜酒)。
退而其求次,我買了火鍋用的「李錦記」豬骨湯底,配搭青椰菜、白菜苗、魚片、雞蛋,加入烏冬,製成自家湯烏冬。居然,味道還過得去,入口可以,這有賴媽媽提點說,「蔬菜不要落太多,會出水。剩下的炒菜好了。」
閱讀全文......
把照片整理成PowerPoint與朋友分享,為了寫好說明文字,特地找出我們所吃的烏冬,原叫做Nabeyaki Udon(鍋燒烏冬麵),還在YouTube上找到烹調的短片。
於是,星期日早上,我多次翻看短片,記下製法和所需材料,便到超市去入貨。可是,偌大一家百佳,卻找不到湯底所需的Dashi和Hon-Mirin(而我也不知道它們的中文名字,只知道前者是麵豉湯的成分之一,而後者是一種煮食用的甜酒)。
退而其求次,我買了火鍋用的「李錦記」豬骨湯底,配搭青椰菜、白菜苗、魚片、雞蛋,加入烏冬,製成自家湯烏冬。居然,味道還過得去,入口可以,這有賴媽媽提點說,「蔬菜不要落太多,會出水。剩下的炒菜好了。」
難怪,京都的鍋燒烏冬麵都是一人一鍋的;如果把五人的份量都放進一個鍋子,就不好控制火候,味道便沒保證了。
閱讀全文......
因緣份而相識
三月底,朋友到港大聆聽由白先勇主持、台灣知名畫家溪淞主講的「自在容顏──菩薩的畫像」講座,回來以後寫了一篇《自在容顏》。
她的文筆如此溫柔,我不期然感應到她的號召,雖然是有點姍姍來遲,但五月八日我終於踏進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欣賞《尋找一棵菩提樹:奚淞繪畫》。
看過以後,我跟朋友說,很感謝你的推介,我給奚淞的畫深深感動了。朋友說,不如你寫一篇觀後感,放在「樂緣心靈加油站」上吧!我回答:好呀!
好呀!可是哩,提筆之時,想了又想,怎寫呢?要介紹的、要讚賞的,大家都寫了;又何況目前我精力有限,實在寫不出什麼長篇大論。那麼,當初是什麼打動我,讓我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朋友的請求呢?
是平安吧?奚淞的作品畫面安謐,而仔細看下去,更能感受到畫家的用心和用功,他的確是把畫畫當作禪修。
於是,很簡短的,我給朋友寫了一篇《奚淞,令人感動的手藝人》,如果今天你有緣看到我們的介紹,很希望你能因此結識奚淞的畫作,從中得到安定。
尋找一棵菩提樹:奚淞繪畫展覽(免費)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日期:2010 年3 月24 日至6 月27 日
時間:周一至六上午9:30 至下午6:00 ;周日下午1:00 至6:00 ;公眾假期休息
《奚淞,令人感動的手藝人》 奚淞,恰如其分的手藝人,以自己的手藝為工具,用毛筆白描勾勒觀音像,治療自己對亡母的思念,也讓觀眾觀照觀音的慈悲,得以撫慰內心的不安。
他用斑斕的油彩、西洋畫的立體透視技法,描繪佛陀得道傳法的一生。筆觸是那麼細膩、那麼具體、那麼光亮、那麼平靜,讓觀眾穿越時空,與佛陀弟子一同學習世尊的智慧。
他調和顏料,用淡雅的色彩,從不同角度給自己的畫室寫生,直接的畫了一杯水、一盆花、一個佛像擺設,就讓這樣的簡潔畫面,拭去你我心中的塵埃。
還有,他一手蒼勁卻蓋不住溫柔的書法,告訴我們漢字本來就是一門藝術。
閱讀全文......
她的文筆如此溫柔,我不期然感應到她的號召,雖然是有點姍姍來遲,但五月八日我終於踏進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欣賞《尋找一棵菩提樹:奚淞繪畫》。
看過以後,我跟朋友說,很感謝你的推介,我給奚淞的畫深深感動了。朋友說,不如你寫一篇觀後感,放在「樂緣心靈加油站」上吧!我回答:好呀!
好呀!可是哩,提筆之時,想了又想,怎寫呢?要介紹的、要讚賞的,大家都寫了;又何況目前我精力有限,實在寫不出什麼長篇大論。那麼,當初是什麼打動我,讓我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朋友的請求呢?
是平安吧?奚淞的作品畫面安謐,而仔細看下去,更能感受到畫家的用心和用功,他的確是把畫畫當作禪修。
於是,很簡短的,我給朋友寫了一篇《奚淞,令人感動的手藝人》,如果今天你有緣看到我們的介紹,很希望你能因此結識奚淞的畫作,從中得到安定。
尋找一棵菩提樹:奚淞繪畫展覽(免費)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日期:2010 年3 月24 日至6 月27 日
時間:周一至六上午9:30 至下午6:00 ;周日下午1:00 至6:00 ;公眾假期休息
《奚淞,令人感動的手藝人》 奚淞,恰如其分的手藝人,以自己的手藝為工具,用毛筆白描勾勒觀音像,治療自己對亡母的思念,也讓觀眾觀照觀音的慈悲,得以撫慰內心的不安。
他用斑斕的油彩、西洋畫的立體透視技法,描繪佛陀得道傳法的一生。筆觸是那麼細膩、那麼具體、那麼光亮、那麼平靜,讓觀眾穿越時空,與佛陀弟子一同學習世尊的智慧。
他調和顏料,用淡雅的色彩,從不同角度給自己的畫室寫生,直接的畫了一杯水、一盆花、一個佛像擺設,就讓這樣的簡潔畫面,拭去你我心中的塵埃。
還有,他一手蒼勁卻蓋不住溫柔的書法,告訴我們漢字本來就是一門藝術。
閱讀全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