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此心安處是吾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

說起蘇軾的《定風波》,大家想起的,大概是名誦千古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見舊文介紹),但以上這一首,也很有意思。

原詞有序,記曰:「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师。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缀詞云。」

一場烏臺詩案,幾乎把蘇軾屈打成招,好友多方設法營救,後來東坡謫居黃州,他這些朋友都因而牽連獲罪,王鞏(字定國)便被貶到今日廣西一帶。

五年後東坡移置汝州,定國也北返中原,兩人終於見面,生死闊別,居然可以久別重逢,那是怎樣的一次見面呢?席間,東坡問定國的歌姬柔奴:「廣南風土,應是不好?」這一問,隱含心中多少愧疚?但這位弱女子卻淡然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想像東坡當時愕然非常,一時感觸無從說起,多少情感都轉化傾注入詞中。

於是,他以濃烈的筆觸寫下一對佳人:「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他倆相扶相持,一人作歌,一人唱歌,歌聲是「雪飛炎海變清涼」。這五年來,萬里在外,流落荒野之地,歸來卻愈發年輕,而且「笑時猶帶嶺梅香」,很形象化的美好形容。然而,這番美好是來從何而來呢?就在東坡與柔奴的對答之中:「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十多年後,東坡再次被貶,一道道的聖旨,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命他從京師一直往南走,原以為廣東惠州已是終極,那知道還要他漂洋過海,到國土最南端的海南島。此心安處是吾鄉。鼓勵着他的,讓他有意志力堅持下去,也許也有這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千古以下,勉勵我們的,也有這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就可以身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