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三種境界

朋友傳來一位博客的網誌《讀王國維偶得》,大概他想起曾看過我對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境界」的詮釋。

歷來對「三種境界」的解讀,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王國維是「斷章取義」的,他自己也承認並未完全符合詞人原意。這位博客把「三種境界」與王國維的生平聯繫在一起,很有見地,只是我對王國維的認識不深,難以置喙。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人間詞話》,第廿六節)

以下是我的淺見:

王國維認為成就大學問、大事業的人,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追求」的境界,先要開闊、抬高你的眼界,在秋高氣爽的日子,獨上高樓,從迷亂中擺脫出來,你便能「望盡天涯路」,對追求理想方向有所了解,以致了然於胸。

只是追求,不足夠,第二階段就是「堅持」:

柳永《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因為追求的道路不是平坦大道,當中必然會遇上困難與挫敗,這時候你需要一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在放棄之前,你得想想,這是否你今生所求的理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專一,一種持守,一種執着,是因為你找到一個值得你愛的人(消得,值得也)。如果你找到一份事業,一份理想,是你今生所求的,你也會甘心犧牲而堅守下去,因為值得。

追求、堅持,然後有所成就。成就是什麼?我不知道,因為我遠遠未及,但王國維的說法很有啟發作用,他說第三個階段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以前以為這個階段該是「曾蔭權還鄉拜祠堂」的,到處熱烘烘、家家張燈結綵,大鑼大鼓,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後來慢慢細味,這一種情景其實是別人對你成就的肯定,別人的肯定固然重要,但你自己怎麼想?別人肯定你就等於你達成目標嗎?這就是你的目標嗎?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裏尋他千百度」,你為理想作出不少付出,總希望在某程度上達成理想,或與理想的距離日漸拉近,在「驀然回首」的時刻,心有靈犀一點通,在「燈火闌珊處」,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給你找到了「那人」。我想像那是怎的一種滋味?我想,也許一點也不轟動,別人一點也不為意,但你怦然心動,當下覺得很自然,很安心,內心很踏實。是這樣嗎?

文學可愛可貴之處,其中一點是各人有各人的體味、領會、覺悟,不必雷同,所謂「詩無達詁」是也。事實上,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思索同一課題,欣賞同一篇作品,也可能有不同的得着。

胡菊人在七十年代曾寫下一篇短文《昨夜西風凋碧樹》,指出這個追尋理想的歷程,背後有一股基本的動力,就是他們對「時間」的敏感。現把原文抄錄如下:

「昨夜西風凋碧樹」,正是此「獨上高樓」的人對於時間的敏感。此敏感是對於時間的恐懼。孔子站立在黃河邊上,凝視流水,不禁嘆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乃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楚項羽在四面楚歌之際,不禁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整首歌的焦點便在於「時」字,時勢已非,時不我與這是一個大英雄在此際立感的時間的急逼。志得意滿的大豪傑漢武帝,有「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之悲,這秋天這草木黃落,與昨夜西風凋碧樹乃同景同情之感嘆。在此刻下想及將來,因有「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之憾,因之,「望盡天涯路」乃指示將來,這現成無所成的立高樓者,便起追求理想的決心了。

大詩人李白,對時間的恐懼與敏感,使他寫出許多絕唱:「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抽刀斷水水更流」,在在可見,時間,乃是大聖哲、大英雄、大豪傑、大文學家,創造大學問大事業的基本動力。他們對時間比常人感觸特深,與時光戰鬥,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理想。

「昨夜西風」(棄我去之昨日也),「凋碧樹」〔此獨上高樓之少壯者(碧樹),悲人生易老,亦將如碧樹一樣為──西風時光──摧殘,而昨夜一去不復回。〕此「過去」之昨日與「獨上高樓」之當下便相擊撞而生悲歎。「望盡天涯路」,當下與將來又相撞,在此過去現在將來之相撞中,使他如聆警鐘,感悟到把捉時間,便有以後千百度地不歇的追求,有以下之第二境第三境之出現。願以此解,與今之少壯者勉。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文心,你好~
沒想到會因為王國維,而在網絡上結識到別的文學愛好者.你說得很對,王國維自己最愛強調文學賦與人的「聯想自由」,所以我想就算他泉下有知,也不會介意別人對「人生三境」有各種各樣的詮釋.
又,讀到你別的文章,知道你在唸文學MA,很羨慕呢~ 我自己則選擇了唸哲學而沒有太多時間「把玩」最喜歡的文學~_~
默泉

文心 提到...

也很高興認識你啊!

匿名 提到...

你提到一、二境界的「追求」和「堅持」,我極之同意,只想稍作補充,就是「追求而不計成敗,堅持而不去後悔」。大抵「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及「無言誰會憑欄意」的態度可證。
至於第三境「成就」,我不太認同;縱使有,也未必是全部。我認為王國維崇尚的是「珍惜」。花千樹、星如雨、香滿路、魚龍舞、暗香去,都是外在的,固然可說是成就,但在「燈火闌珊處」的「她」,若你不懂得去欣賞,去珍惜,那何來成就可言?何況,也辜負了前一、二境界的「追求」、「堅持」工夫。
人生如寄,光陰像白駒過隙,種種「短暫」,無非喻人學懂「珍惜」吧。

CH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