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沒有骯髒的淤泥,沒有高潔的蓮花

一行禪師於2010年「喜悅之旅」《幸福是此時此地》公開講座上說:

「一般人總想設法盡除痛苦,但這樣想的話,永遠都不可能快樂。快樂並非一定要等到毫無痛苦時才出現,正如淤泥上仍可長出蓮花一樣。真正的修行者可以憑正念擁抱痛苦、處理煩惱,培養喜悅,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快樂,即使仍有少許痛苦存在。」

在佛教文化中,蓮花佔有一個重要的角色:
  • 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清涼和美的享受,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比作蓮花。
  • 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把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擺脫苦難,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濁水污泥之中卻不為污泥所染,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象徵人在滾滾紅塵中卻能耿介自持,不受邪魔外道的影響,因此佛經常常將蓮花比作佛性。
  •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污染的境界,並不容易,需要相當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啟佛性,消除魔性。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凡事自然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懼、焦慮、癡心、嗔怒,在精神上擺脫了苦境,變得輕鬆自在,所以佛教中的蓮花,是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儒、道並融,三家合流,宋代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愛蓮說》便稱頌蓮花為「花之君子」,其讚語暗合蓮花在佛教的象徵意義: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