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生活的快樂之道

連結Shuyu在朱銘美術館拍攝的《眾生》人類快樂嗎?世人對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視,不僅國際組織定期發佈全球國家快樂指數報告,而「國民幸福總值」的出現,標示人們再不單純認為經濟發展必然帶來心理的滿足。

什麼是快樂之道?如果生活總與死亡、年老、被迫勞動連繫在一起,固然感受不到快樂;但沒有「與眾樂樂」的名譽、愛情和金錢是真的快樂泉源嗎?不能在生活中體現的理想、信念和責任不是空洞的快樂口號嗎?

以下這則「生活的快樂之道」,摘自《有一種快樂叫覺悟──〈心經〉心得》

某天,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裏鋤草,迎面走來三位信徒,向他敬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着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我,我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說:「我現在拚命工作,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着,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佈施於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

人只有發菩提心,才有真正的快樂;自私的生活,不可能有快樂。人只有放寬自己的胸懷,不斷提高自己的境界,才有快樂。正如釋迦牟尼問他的弟子,一滴水只有到哪裏才不會乾涸?他的弟子回答,只有放入大海才能不乾涸。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要是進入大海,就和海水永遠融合在一起了,這時候,他從哪裏去區分呢?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如果你為大眾奉獻,你與眾生中打成一片,那你就有了力量的源泉,你就會得到大眾的快樂,然後你自己就會更快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