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慕名入場觀賞香港話劇團載譽重演的《梨花夢》(前稱《還魂香》)。也許是期望太高,只覺此劇中規中矩,沒太大驚喜。話劇的主旨不外說明有人帶著一副面具做人,滿口仁義道德假道學;有人捨棄功名利祿,只求真心過日子。
倒是一句對白叫我感到突兀。謝君豪飾演的男主角問:「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天地清明,人心不私?」和尚對曰:「也許要再一百年。」我心內喊道:「何冀平編劇,是什麼時代了!還期待海晏河清的日子?」
貪生怕死,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孟子標榜人性本善,只是說人有仁義禮智四善端,可以通過教育,將四善端發揚光大,使人不致淪落到跟禽獸一樣,可是跟大同世界的桃花源境界還相距甚遠。
君不見香港的廉政公署是舉世知名的,廉政運動三十年,但貪污賄賂之事,卻時有所聞;而廉署還要經常推出大型的推廣宣傳活動,教育市民,又要與時並進,打擊層出不窮的貪污手法。這些都說明長治久安之策是沒有的,對付人性的弱點,唯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人心從來不古,只有教育與法律雙管齊下,從制度入手,人民才能過較清明的日子。
1 則留言:
盼望人心清明是對理想的追求,別太容易向現實低頭.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律和制度只是外在的規範,不能管束人心;人的質素才最重要.
從教育入手是對的,但由誰執教?
小思說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善知識;我們自己亦可影響身邊的人.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先由自己做起,提升自身質素,世界才能有真正的改革.
向外追求是不可靠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