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撐粵語」的非語言因素

兩星期前寫《粵語捍衛戰》,其後廣州市政府發言人歐陽永晟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先後澄清無意滅絕粵語,可是連續兩個星期日,廣州出現近年來最大型群眾示威活動。以八十後、九十後青年為主的數千名示威者,匯聚人民公園,參加保衞粵語集會。另一邊廂,有廣州青年來港「串聯」,參加在本港舉行的「保護粵語大行動同步聯動」示威遊行。

這次示威者打出「保衞粵語」旗號,表面上既不針對政府,亦不提出反貪腐、政治改革等訴求,有關當局實在難以提出嚴打理由。但據評論分析,「保衞粵語」只是導火線而已,實際已反映社會、民生以至世代危機等「深層次矛盾」。


廣州為了「發展至上」,城市面貌出現很大改變。亞運前當局清拆最少九條俗稱「城中村」的市內村落,騰出28平方公里土地,相等於全市十多年住宅用地供應量。一幢幢簇新的住宅、商業大廈,取代自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的騎樓平房建築。這種改變不但傷害了土生廣州人希望保留舊城的感情,亦激發社會對發展和保育的討論。

市內社會問題亦不少,如大興木土下塵土飛揚,去年11月26日,市內空氣污染指數達129點,黑碳粒子超標十倍,到達了不適合人類居住程度。此外,辦亞運背後帶來龐大經濟利益,亦突顯貪污問題。市檢察機關兩年來處理因重建舊城而涉及瀆職案件已有22宗,起訴22人;當中更最少兩度發生瀆職人員罔顧工業安全,造成人命傷亡。

這次示威的規模,反映了民怨之深,大抵已觸動了政府的神經線,於是把活動定性為「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集會」,強調將對個別「無中生有、無理取鬧」者依法懲處。

日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回應傳媒提問時,稱「推普廢粵」的說法是偽命題,屬子虛烏有,還加一句「我都在學廣東話,誰敢廢粵?」作為廣東第一把手,汪洋的表態實際上是叫停「廢粵」爭議,提醒集會組織者見好應收。

(綜合今週《信報.獨眼新聞》)

2 則留言:

CH Chan 提到...

事件確實是被政治化,但推普本身就徹頭徹尾是政治問題。

自五十年代後期推普開始,廢粵是客觀的事實,也是「大一統」觀念下必須達致目標,否則也不必用行政指令,以至立法的手段去推動吧!

口裏說「推普」不等於「廢粵」,「推普廢粵」是偽命題,但除非國家視粵語為「語言」而非「方言」,否則粵語走向消亡是將來必然出現的結果。上海話、閩南話以至其他方言莫不如是。

回顧歷史,西夏、滿洲語文不也是同一命運嗎?只不過西夏、滿洲人文化根基不固,因此消亡不足惜吧。說回粵語本身,它的前身在中古(集中說唐宋吧)時代行遍大江南北,但今天有多少人熟悉唐宋語音,能以「唐宋國語」作溝通呢?沒有!今天我們使用的粵語是時代變化的結果,已非唐宋原貌,它只保留書面部分,這不也算是局部消亡了嗎?(有趣的是,今天珠江流域---兩廣鄉間使用的粵語口語,竟跟五六百年前明朝人使用的分別不大!)

文心 提到...

我在想,保育戲曲,是否能延續方言?就譬如崑曲,唱得是中州官話,是否就能把蘇州方言保留下來呢?其他的如上海越劇,福建莆仙戲是否是方言的有效載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