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當印象派遇上浮世繪

朋友知道我愛好龐雜,讓我寫一寫梵谷(Vincent van Gogh)。

最初接觸梵谷,深被他後期作品所觸動,這些作品用色絢麗,畫面充滿生命力,不失幼兒的樸拙童真,卻技法純熟。

梵谷一生坎坷,後更患上精神病,37歲自殺身亡。在世時窮愁潦倒,靠弟弟接濟維生,身後畫作卻炙手可熱,價格飆升,這不啻是一齣悲喜劇。

有一年到北海道旅行,旅遊車途經一間美術館(忘了是在小樽或是札幌),看見正展出梵谷的作品,滿心歡欣。剛好我們旅行團在附近觀光,有一段自由活動時間,於是跟團友說了一聲,便徒步走回美術館,買了所費不菲的門券,入場短暫參觀。

展出的不是梵谷的原作,而是用一塊塊細小的彩磚,砌出梵谷畫作的畫面。儘管不是原作,但彩磚畫較書本或電腦螢幕顯示的要大很多,我不知道原作有多大,但身邊的彩磚畫倒有大半個人的高度。當梵谷傾注他畢生之力畫成的鮮黃向日葵,彷彿從畫面中撲出來,跟你招手,那一種震撼力,不下於在田野中看到一大片聳立的向日葵。

說到日本,不可不提日本浮世繪對梵谷的影響。

浮世繪(Ukiyo-e)是一種版畫,源於17世紀的德川幕府。「浮世」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例如人們日常生活、風景、戲劇等等。

浮世繪由原畫師、雕版師、刷版師三者分工協力完成。原畫師將原圖完成後,由雕版師在木板上雕刻出圖形,再由刷版師在版上上色,將圖案轉印到紙上。要上多少色就必須刻多少版,因此顏色越多,製作過程就越繁雜。

自19世紀中期起,歐洲從日本進口茶葉,茶葉的包裝紙上印有浮世繪圖案,其風格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梵谷在巴黎時與印象派畫家互有往來,而其中馬奈、羅特列克都對浮世繪情有獨鍾,於是梵谷也曾臨摹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

例如Le Père Tanguy(唐基老爹)畫面中有多幅浮世繪畫作,而帽子所呈現的環境色彩、衣服皺摺的描繪、雙手捉握動作的線條描寫、亮面及暗面的層次處理等,都有浮世繪技法的影子。

其他的例子,如The Bridge in the RainThe CourtesanThe Sower等,以至他後來的畫作,其鮮明的輪廓、強烈的對比用色、畫面的切割,都明顯受到浮世繪的影響,均可於梵谷博物館中窺見一二。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龍年談龍

今天是壬辰年正月初一,謹祝各網友新春大吉,龍精虎猛!恭喜恭喜!

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所以早期的龍長相不一,有的似鱷魚,有的似有腳蛇,有的像蛙蛙魚、蜥蜴,直至漢、唐以後,龍形才漸趨成熟。宋代書畫鑑賞家和畫史評論家郭若虛指出畫龍的要訣為「三停九似」:「三停」是龍身的三個轉彎處,「九似」則指龍身九個部分各有所似的動物,即駝頭、鹿角、牛耳、兔眼、蛇頸、蜃(大蛤)腹、魚鱗、鷹爪、虎掌。

《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是中國人想像出來的,極有靈性,善於變化,體現華夏文化之累積與錯綜,如《易傳》以龍來比喻乾卦的六種爻變: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易》的內容雖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變化,但自孔子作傳,便成為哲理之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觀何以安心、何以立足、何以順逆而行仁義。(乾卦詳解可按此)

龍一開始便是民間崇拜的對象,是首領或豪傑才俊的象徵,故有「人中之龍」之稱譽,《史記.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其後卻成為帝王的象徵,王充《論衡》:「祖龍死,謂(秦)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文字學家一直認為,古人是基於一種現今不存在的動物外形,設計「龍」字的甲骨文,但近年有一種新看法,認為「龍」字是源於類似西方星座概念。古人將星空分為二十八星宿,當中包括蒼龍星宿,有學者提出,龍字的甲骨文、金文外形與東方蒼龍星宿十分相似,認為古人是按此設計出「龍」字。

圖片:《明報》

好了,一本正經的寫了一大堆,來點輕鬆的冷知識,你知道龍氏始祖的起源嗎?龍生九子是啥嗎?

龍氏始祖的起源
《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曾任命一個名叫「龍」的人擔任「納言官」,負責代他蒐集民意及向人民發布政令,唐代專門記錄不同名門望族世系的《元和姓纂》則指出,後來舜帝賜龍以「豢龍」為氏,便是龍氏的祖先。在魏晉南北朝間,於今新疆和中亞一帶,有小國國王姓龍。

近代最知名的龍氏,大概是台灣作家龍應台,而本港知名龍氏則有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龍炳、著名敲擊樂家龍向榮等。

龍生九子

長子贔屭(粵音匕氣;漢語拼音bi4xi4),又叫霸下,長得像大烏龜,天生愛搬重物,所以長年背着石碑;

次子螭吻(癡敏;chi1wen3),喜歡在又高又危險的地方張望,所以常被裝飾在屋脊的兩頭;

三子蒲牢,最愛大聲叫喊,不少大鐘上都會有蒲牢的蹤跡;

四子狴犴(幣岸;bi4an4),又叫憲章,外形似老虎,最愛投訴及主持公道,經常出現在官衙和牢獄的門上;

五子饕餮(滔鐵;tao1tie4),天生好美吃,經常成為銅器的裝飾圖案;

六子蚣蝮,生性愛水且水性好,經常站在橋上;

七子睚眥(崖寨;ya2zi4),長相像豺狼,天生好鬥嗜殺,很多刀劍上都裝飾了牠;

八子狻猊(宣危;suan1ni2),長得像獅子,經常出現在佛像和菩薩像前或在香爐上;

么子椒圖,又叫鋪首,身體長得像螺蚌,稍受驚嚇便閉上硬殼,人們將牠安在大門上求家宅平安。


延伸閱讀: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在田裏種麵包

馬屎埔村的兩種野草(攝影:Cynthia Wong)

「對土地的感情是種信仰。」看到這照片,唸到這標語,你以為,自己在台灣。可是,不是的,這是香港,香港粉嶺的馬屎埔村,就在聯和墟綠悠軒和帝庭軒的對面。

早年馬屎埔村的原居民都是種植稻米的農夫,二戰後,內地移民洶湧來港,入住農村,向原居民租田務農謀生,改種蔬菜,於是馬屎埔村逐漸變成一條非原居民的村落。政府於1998年起發展粉嶺北,興建大型住宅,馬屎埔村的一半土地便被發展為高樓大廈;2007年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宣佈籌建新發展區,作為促進香港經濟繁榮的十項基建工程之一,並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 / 打鼓嶺為新發展區,而馬屎埔村便在發展區之內。(按此查閱計劃詳情

雖然計劃仍在諮詢階段,還未落實,但大型發展商如恆基已虎視眈眈,不斷向業主收地,趕走在土地上耕種的非原居民,哪管他們已在這土地上生活了三、四代人,卻任由農地荒廢,長滿野草。於是,馬屎埔村便日漸凋零。

2010年,年輕的第三代農民在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建立了「馬寶寶社區農場」(Facebook博客視頻頻道),與都市人分享香港的農村生活、有機耕種的方法和農作物、農地生態的復育、各種天然用品及食品的製法等等。

年半前,參加過他們的「永續農業耕種工作坊」,剛過去的週日又陪伴愛吃麵包的小妹參加他們的麵包工作坊,原來做麵包並不像蛋糕般困難。猶記得中學家政課每次做蛋糕都弄得一團糟,自此對焗爐患上恐慌症。不過,這次做麵包挺容易,當然麵包是否鬆軟可口還是要看手勢與功夫,但至少味道可以,沒有一塌糊塗就算是很不錯了。

工作坊除了教授麵包的製法外,還介紹做麵包的各種材料,包括麵粉、鹽、糖、牛油、酸種、乾果、肉桂、果醫等等,簡介它們的來源,分辨怎樣才是天然有機,解釋化學合成品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材料中最特別的是酸種,這是天然的酵母,由高筋麵粉及水發酵而成,是一種生物,需每天培養,即每天均須混入麵粉和水,讓酸種保持活潑,才可以發酵出鬆軟的麵包。

古麥麵包(攝影:Cynthia Wong)

玉桂卷(攝影:文心)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情話紫釵

上週日探訪老人院,負責粵曲環節的朋友表演了一齣《紫釵記.劍合釵圓》,聽出耳油;週六觀賞了毛俊輝導演的舞台劇《情話紫釵》最後一場,精彩非常。一星期欣賞了《紫釵記》兩次,自然要談談這劇目。

就內容而言,《紫釵記》屬於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一見鍾情,兩情相悅,私訂終身,然而盧太尉設計招郎入贅,李益落得遠方參軍,幾番波折,卻阻擋不了霍小玉的情重與李益的節義,上演經典的「劍合釵圓」,有情人終成眷屬。

對《紫釵記》的好感,實歸功於唐滌生的改編和填寫的曲詞。唐滌生把李霍兩人的愛情故事改寫成「女有情,男有義」,而且曲詞辭藻華麗,配合耳熟能詳的樂曲,如《潯陽夜月》,譜寫出蕩氣迴腸、膾炙人口的片段,如《劍合釵圓》:

霧月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喚魂句頻頻喚句,卿須記取再重逢。嘆病染芳軀不禁搖動,重似望夫山半崎帶病容,千般話猶在未語中,深驚燕好皆變空。

處處仙音飄飄送,暗驚夜台露凍,讎共怨待向陰司控,聽風吹翠竹昏燈,照影印簾攏。霧夜少東風,是誰個扶飛柳絮呢?


《情話紫釵》打破了戲曲、話劇、音樂劇的界限,糅合不同的舞台表演,今古對照,以《紫釵記》的片段為背景,而插科打諢的演員扮演觀眾,描述現代人的情愛觀,再穿插幾段現代的男歡女愛,以及現代版的李益和霍小玉故事。

雖對劇中描寫的現代男女情愛不以為然,但演員演出精湛,頗起畫龍點睛之效,令這齣音樂舞台劇更為可觀。個人特別喜歡張繼聰一身黃色西裝,再把「鮑魚刷」的髮頂染黃,甫出場,便「艷壓四座」。他自我介紹:「我叫Ian Wong,黃衣人。」對白趣怪,惹來哄堂大笑。他飾演的便是黃衫客的現代版,從好打不平的俠客搖身一變為愛情保險經紀人,其諷刺意味不言而喻。

由於對現代愛情的描述沒共鳴,所以把注意力放在飾演古代霍小玉的胡美儀身上。胡美儀是科班出身,其造手唱腔有板有眼,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戲服和化妝。



第一幕是李益因拾釵而結識霍小玉,其時胡美儀一襲紅衣,據聞這紅衣是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形象及服裝設計葉錦添從天子腳下的北京城訂製而來。這個紅色,怎形容呢?是正紅、大紅、中國紅,奪目而高貴,呼應了霍小玉是貴胄之後的身分。其後再見霍小玉,是她以為給李益拋棄後,向黃衫客哭訴。這時候胡美儀的外衣換上白色,惟下沿部分仍是紅色,形成白紅的漸變效果,彷彿訴說主人鉛華盡洗,今不如昔的慘況。後來霍小玉與李益重逢,從針鋒相對至冰釋前嫌,胡美儀換上了淺粉紅色的戲服,似是反映她身心俱疲,但仍不失大家閨秀的風儀。最後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胡美儀披上艷紅外褂,為大團圓結局描上圓滿的一筆。如此巧用戲服,不可不說是匠心獨運。

另一值得注意之處,是胡美儀的化妝。她頭梳高髻,臉上塗白後再抹上胭脂,有幾分日本藝妓的影子,但細看後,倒覺像唐代的仕女圖。《紫釵記》脫胎自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把霍小玉的儀容還原為唐代的裝扮也是合適的;而日本深受唐代文化影響,驟然有此印象也是情理之中。

唐代畫家周昉《簪花仕女圖》

延伸閱讀:
.《情話紫釵》2010年演出網站
2012年演出網站
一唱三歎話粵曲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我不是我的情緒

早兩天讀報,得知銷聲匿跡了多時的周華山將有新書出版,書名《活出我自在》。《明報》摘錄了部分內容,其中一篇有關2010年在曾俊華到訪學校作政改諮詢時舉起「超錯」牌諷刺政府的血癌老師翁志明。

在翁老師的故事中,介紹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處理情緒的方法,姑名之「我不是我的情緒」。

翁老師憶述整個舉牌發言及面對傳媒的過程,期間他湧現很多情緒,譬如憤怒、虛榮和迷茫。

當天他得悉下午有對談會,便跟中六同學討論這次政改,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不自覺地愈說愈大聲,忽然有同學說:「翁sir你有很大怒氣呢!」一言驚醒夢中人,他認真審視自己站出來的動機,是要發泄不滿?還是要表現自己獨特的見解?最後,他選用「我不是我的情緒」的工具。結果,翁老師在會上平和地舉起「超錯」紙牌,理性地表述對政改的意見,更發表創意言論。

會後他被十多名記者包圍,在他身上找到血癌教師的賣點,好幾家傳媒接觸他,讓他因能登上雜誌封面而感到亢奮和虛榮。然而,當他看到校長的一臉疲憊時,便知道所有壓力都加諸她身上,而她卻沒向翁老師施加任何壓力,只表示希望學校能保持一向低調務實的作風,做好教育工作,至於翁老師是否接受傳媒訪問,則留待他自己決定。那時候,他迷茫了,於是再一次用「我不是我的情緒」這工具去審視自己,看到了更重要的價值,所以放下了個人的榮辱得失,清晰地婉拒傳媒的採訪。



我≠我的情緒
  1. 情緒的最大特色,是來得急、去得快。當「我」感到憤怒、恐懼、悲傷、無奈,毋須絕望,因「我」不等於我的行為,也不等於我的情緒。所有行為和情緒都是暫時的。如果「我」懂得善用情緒,便可把負面情緒轉化為推動力,讓自己表裏一致,創造美滿的成果。
  2. 這個練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首先,閉上眼睛,讓自己放鬆和專注,體驗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然後說第一句話:「我不是我的憤怒 / 亢奮 / 虛榮(或其他情緒,如悲傷、內疚、自卑等)」,目的是讓「我」與我的情緒保持距離。接着說:「我擁有我的憤怒 / 亢奮 / 虛榮(或其他情緒)」,目的是讓自己清晰知道,我要取回情緒的擁有權,我才是情緒的主人。
  3. 重複說這兩句話:「我不是我的憤怒,我擁有我的憤怒」,便會意識到自己不必成為情緒的奴隸,不必被情緒控制,內心便會愈來愈清晰和安穩。
  4. 當「我」開始平復下來,便可說最後一句:「現在我有憤怒(或其他情緒)的感覺,我選擇_____。」任何選擇都是可以的,因為這是「我」的選擇,只要「我」為自己的選擇完全負責便可。如果這刻自己仍然充滿負面情緒,便需重複說頭兩句「我不是我的憤怒,我擁有我的憤怒」,直到情緒平靜了,才開始說出最後的句子。
  5. 語言是有力量的。我們說「我有憤怒的感覺」,因為這清晰表達「憤怒」只是我在特定時空下的體驗,不是「我」的本質。相反,我們若說「當我憤怒時……」,就彷彿整個人只剩下憤怒,憤怒彷彿變成「我」的本質,我便無法逃脫了。

延伸閱讀:
.周華山創辦的自在社
翁志明老師的故事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生氣勃勃

新年伊始,謹祝各位生氣勃勃,生龍活虎。

「哎唷!生氣就會,那裏會朝氣蓬勃呢?」

且慢,看官請見:


這是自家種的白蘿蔔,自下種子後三個月,終於有收成了,是不是肥大味美呢?昨天嚐了第二個,「唔,好正啊!」

這三個月以來,每天上班前,都到小菜園澆澆水,跟它們聊幾句。據說多跟蔬果聊天,它們會長得茁壯一些。然後,週六週日除草,修整菜園,再摘採一些白菜或菜芯回家,接着施肥。每天早上看着綠油油的菜田,一整天的心情都好起來;每星期都吃到自家種蔬菜,人也健康多了。

種田是手作工夫,但當中也不少領悟,譬如說「蘿蔔不可貌相」。蘿蔔突出地面上的部分,可能瘦瘦削削,生得不怎樣標緻,可是,當拔出來時,啊呀!原來給泥土埋着的下半部,長得圓鼓鼓的,當下那種開心,難以言喻。鄰田的太太們都走過來,拿着瞧了又瞧,說看不出會長得這麼壯。

從泥土中拔出,剪去菜葉,沖洗乾淨,還它一身潔白

今早,鄰田先生跟我說,我的蘿蔔長得太密了,要把當中一些拔走,騰出空間給其他的長大。這我也知道,早前疏苗,「狠心」不下,以致一些蘿蔔兩顆之間的距離太近,長大後變成孖生似的,互相爭奪養分,兩顆都長不大,但要我拔走其中一顆,我又不捨得!

可是,不捨不得。要讓蘿蔔長大,還是讓它們這樣下去?是時候立定心意了。


閱讀全文......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冬天來了,春日能遠嗎?

假期閱報,讀到鄭培凱一文,瞥見雪萊的《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在網上一搜,才知道我們常說的「冬天來了,春日能遠嗎?」是出自此詩的最後一句。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生於保守的貴族家庭,入讀牛津大學後,因寫作哲學論文推理上帝不存在,宣傳無神論,被學校開除,也因此得罪父親,離家獨居。在愛爾蘭期間,支持當地人反抗英國的統治,被英國當局藉詞他的感情問題,加以中傷,他憤而離開英國旅居意大利,《西風頌》便是1819年他於意大利期間創作的。

當時,歐洲各國的工人運動和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在意大利和希臘,民族運動方興未艾,先後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面對山雨欲來的革命形勢,詩人為之鼓舞,為之振奮,在自然界一場暴風驟雨的觸發下,這種難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洶湧而出,一瀉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詩歌。

全詩共五節,由五首十四行詩組成。在形式上,五個小節格律完整,可以獨立成篇。在內容上,它們鎔鑄為一體,貫穿同一個中心思想。

第一節描寫西風掃除林中殘葉,吹送生命的種子。第二節描寫西風攪動天上的濃雲密霧,呼喚暴雨雷電的到來。第三節描寫西風掀起大海的洶湧波濤,摧毀海底花樹。三節詩三個意境,詩人幻想瑰麗,飛翔於樹林、 天空和大海之間,飛翔於現實和理想之間,形象鮮明,想像豐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歌唱西風掃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強大力量。

從第四節開始,筆鋒從寫景轉向抒情,由描寫西風的氣勢轉向抒發詩人對西風的熱愛和嚮往。最後一節是全詩的高潮,進一步闡述西風作為「保護者」的力量,詩人要求西風把他當作豎琴,讓他發揮自己的力量,傳播革命的思想,喚醒沉睡的人們,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風。因此,《西風頌》結構嚴謹,層次清晰,主題集中。

整首詩以秋天的西風為描寫對象,沒有一句政治術語或革命口號。可是,讀了詩以後,大家都明白詩人是通過歌唱西風來歌唱革命。詩中的西風、殘葉、種子、流雲、暴雨雷電、大海波濤、海底花樹等,都有豐富的象徵意義,以大自然的風雲變色,象徵人間蓬勃發展的革命事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西風頌》不僅是風景詩,更是政治抒情詩,儘管沒有直接描寫革命,卻反映了革命的發展,尤其是結尾膾炙人口的詩句:「要是冬天已經來了,西風呵,春日怎能遙遠?」(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既概括了自然現象,也深刻揭示了歷史規律,指出革命必經過艱難曲折走向光明的前景,寓意深遠,餘味無窮。

2012年已降臨,無論我們心底擔心的是什麼,願我們都有這一份柳暗花明的信心。



西風頌 譯者:查良錚

(一)
哦,狂暴的西風,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無形,但枯死的落葉被你橫掃,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師,紛紛逃避

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
呵,重染疫癘的一群:西風呵,是你
以車駕把有翼的種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們就躺在那裡,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賤,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響遍,
(喚出嫩芽,像羊群一樣,覓食空中)
將色和香充滿了山峰和平原。  

不羈的精靈呵,你無處不遠行;
破壞者兼保護者:聽吧,你且聆聽!

(二)
沒入你的急流,當高空一片混亂,
流雲像大地的枯葉一樣被撕扯
脫離天空和海洋的糾纏的枝幹。  

成為雨和電的使者:它們飄落
在你的磅礴之氣的蔚藍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飄揚的頭髮在閃爍,

從天穹的最遙遠而模糊的邊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處都在搖曳
欲來雷雨的捲髮,對瀕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這密集的黑夜
將成為它廣大墓陵的一座圓頂,
裏面正有你的萬鈞之力的凝結;  

那是你的渾然之氣,從它會迸湧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聽!

(三)
是你,你將藍色的地中海喚醒,
而它曾經昏睡了一整個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迴旋催眠入夢,  

就在巴亞海灣的一個浮石島邊,
它夢見了古老的宮殿和樓閣
在水天輝映的波影裏抖顫,  

而且都生滿青苔、開滿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為了給你
讓一條路,大西洋的洶湧的浪波  

把自己向兩邊劈開,而深在淵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雖然枝葉扶疏,卻沒有精力;  

聽到你的聲音,它們已嚇得發青:
一邊顫慄,一邊自動萎縮:哦,你聽!

(四)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葉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飛跑的雲霧,
是一個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脈搏,僅僅不如
你那麼自由,哦,無法約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時,凌風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侶,悠遊天空
(因為呵,那時候,要想追你上雲霄,
似乎並非夢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這樣焦躁地要和你爭相祈禱。
哦,舉起我吧,當我是水波、樹葉、浮雲!
我跌在生活底荊棘上,我流血了!  

這被歲月的重軛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樣:驕傲、輕捷而不馴。

(五)
把我當作你的豎琴吧,有如樹林:
儘管我的葉落了,那有什麼關係!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樂  

將染有樹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雖憂傷而甜蜜。呵,但願你給予我
狂暴的精神!奮勇者呵,讓我們合一!  

請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要是冬天
已經來了,西風呵,春日怎能遙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