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日 星期一

春去花落的「空」(之二)

陳寶琛(1848〜1935),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身詩書簪纓之家,家族四代為官,他也曾出任要職,後更被託付為顧命大臣,當宣統帝的太師太傅。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更何況他一家深受皇恩浩蕩,清廷覆亡,其內心的沉痛,難以言喻。

《落花詩》四首大抵寫於清亡以後,感歎清室的滅亡,兼有自詠身世和慨歎人生無常之意。

《落花詩.其三》
生滅原知色是空,可堪傾國付東風。喚醒綺夢憎啼鳥,罥入情絲奈網蟲。雨裡羅衾寒不耐,春闌金縷曲初終。返生香豈人間有,除奏通明問碧翁。
攝影:文心
試作譯寫
我明明知道「緣生則有,緣滅則無」,世上的一切本是就是變幻無常的。可是,作為顧命大臣,身繫社稷,眼見美好江山就此消逝,我情何以堪?我愧負聖恩,又何以面對列祖列宗?

我夢見曾經顯赫一時的大清皇朝,處處昇平,花開錦繡,偏偏屋外的鳥啼聲,把我從夢中吵醒過來。推開門扇,忽見落紅滿地,是夜間的風雨把春花都打落了!屋簷下的蜘蛛網沾上雨點,突顯給纏繞著的小蟲,牠無可奈何,使盡混身解數,仍然動彈不得。我豈非也是如此?我經歷國家的風雨飄零,縱然胸懷濟世之志、縱然也曾遇上一展身手的機會,我卻未有、亦未能力挽狂瀾!如今亡國哀思,肝腸寸斷,我沉溺其間,不能自拔。

花開花謝,落花隨春逝而去,一切都曲終人散了,我已經錯過所有的時機!試問天下間有起死回生之術嗎?我可以怎樣?我只可以寄望上蒼吧!

參考資料:
葉嘉瑩,
《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說詩談詞》,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4年

2 則留言:

Eric 提到...

原來網主亦是好佛之人。
佛家言空,示一切有為法緣起無生,虛妄不真。問題是﹕若沒有一真心道出此「空」,則萬法只是在那裡頭出頭沒,又何來「空」義?詩人感物懷傷,嘆緣起性空,則此感此懷,是有?是空?

文心 提到...

在《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說詩談詞》中,葉嘉瑩很詳細介紹詩人陳寶琛的背景,我猜想,以他的出身,幼承庭訓,是很難自我抽離,以大歷史觀來看清室的傾覆。這是他的局限,也是人性。我們不必苛求,畢竟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悟佛法,視佛法為人生的最終指示,在日常生活落實佛法,而不是單純從理性層面去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