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從活着到聽雨

剛才瀏覽《信報》網站,看到星期三的人物專訪,受訪者是何守信。

何守信最近主持TVB台慶節目大型紀錄片《活着》,我看過數集。它不是拍得不好,只是我不太喜歡何守信開口閉口那幾句訓話:「從非洲現存最接近人類遠祖的原始生活中,尋找人類活着的真正需要及價值;希望藉着探尋超過300萬年的人類歷史,將活得有意義的訊息傳給觀眾,為社會打氣。」我覺得,有些道理盡在不言中,只可意會,說白了反而顯得造作。

在訪問中,何守信道出當年移民加拿大的原因:逃避壓力,「當了幾十年司儀,好辛苦、好大壓力。你看我在鏡頭前講幾句話,以為好輕鬆,其實要花很多工夫,每晚最快樂是聽到『晚安』和『Bye Bye』,收工後我連妝都不落就飛奔回家回氣。」「非洲人為什麼開心?我難以猜測,但香港人為何苦臉我卻很清楚。他們被利慾薰了心,今天擔心股市、明天擔心工作,心魔阻擋了人心,當然難展歡容。非洲人的要求很簡單,不餓、不渴便感滿足,我們卻不斷埋怨飯不好吃、什麼物質還未到手。像埃塞俄比亞99%人沒有鞋穿,你說他們窮,他們可能說你穿鞋多負累。像莊子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所以說,心窮還是真窮,誰來定義?」

年輕的歲月像輕輕的扁舟,載不動那超重的喜和愁。不知道何守信這刻的心境,是否到了蔣捷寫下《虞美人.聽雨》的情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閱讀全文......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期盼聖誕

今年,冬天來得特別早。北方,漫天白雪,卻已釀成雪災。香港,這幾天氣溫急跌,我們過了一個史上最炎熱的十月後,卻迎來數一數二最冷的十一月。

陰冷的天氣,不期然使我盼望着聖誕節。聖誕節,是冬日的一碗滾燙的紅豆沙,驅走寒意,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很久沒有這麼盼望着聖誕節。想像自己穿得厚厚的像一隻「粽子」,和朋友們手挽手在紅紅綠綠的燈飾下走過,聽着商場廣播器或是街頭唱詩班輕快哼唱的聖誕樂章,那一刻,是一年中最溫暖、也是最溫馨的節日。

北京初雪長城美;來源:新華網
聖誕有什麼好去處?我手上資料不多,也不很「聖誕」,如:
  1. 2009香港生命成長營
  2. 「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專題展覽座談會
  3. 相約在時代 by 幾米
如果大家有好建議,記得告訴我啊!讓我豐富一下這篇網誌及我的聖誕節目。

閱讀全文......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單車行

週日和友人到大美督去,當天她同事在香港長跑會有一場半馬拉松比賽,我們原想去觀摩一下。可是,我倆在大埔熟食中心吃大早餐,慢條斯理享用了一個小時,到達大美督時,人家已比賽完畢,連場地也收拾得差不多。

既然已來到山明水秀的船灣淡水湖畔,沒理由就這樣離開。香港的水塘環境很優美,年初到萬宜東壩做義工,給那裏的風景深深吸引着,久久不能忘懷。也許珠玉在前,相比之下,船灣淡水湖少了一份驚艷,但堤壩兩岸,一邊是紅紅綠綠的風帆,偶爾幾輛拖着滑水好手的快艇駛過,帶來幾分噪動;另一邊疏疏落落的幾個釣魚翁,不斷揮動着手上的釣竿;而堤壩的前後,天空上滿佈風箏,像是告訴人們:秋天來了!

 
二月的萬宜東壩

我們踏着單車,在淡水湖主壩來來往往。我不會踏單車,但租賃店舖有一種後輪多了兩個輔助輪的單車,最適合我這種不懂平衡又膽小之人。不過,後來卻發現,這兩個小輪太小了,我費力的踏,還是踏得很慢,都給後來的兩輪、三輪,甚至四輪車超前;而且塾座長而窄,害我臀部發麻,晚上差一點不能入睡。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畢竟可以坐在單車上,靠自己力量踏着前進,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就。
閱讀全文......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週末好點子

信報網站
這個週末,在瀏覽《信報網站》中度過。

《信報網站》並非免費的新聞,必要是訂戶才能看得全文。我等錙銖必較的人,當然不會訂閱。其實,訂戶是我老闆,他是《信報》的長期讀者,最近為趕上潮流,才讓秘書幫他多訂一個網上版,以便他體會網上讀報的滋味。我因為要幫他找資料,所以用他的戶口看報紙。

老闆有沒有上網看報,我不得而知,但我卻看得津津有味。畢竟是收費網站,版面設計得簡潔美觀,是我所見的報紙網站中最好的;而《信報》一向以專欄名家眾多、內容翔實、訪問有深度見稱。

這兩天讀報,最喜歡他們近期所做的〈建國六十年專輯〉及〈政在生活〉,確是每篇訪問都做到言之有物,使讀者有所感觸、有所啟發。此外,李歐梵每週六撰寫的〈人文文本〉,介紹經典小說和據此改篇的電影,趣味盎然;還有林沛理的辛辣評論、陳雲的憶舊思今的散文(近期以怪異故事為主)、深度介紹國際時事的〈國際.潮〉、......。可惜網站只提供近三個月的文庫,否則便可發掘更多寶藏。

除了報紙文庫外,網站還提供免費資訊,如〈視聽頻道〉有路透社的影片、「動筆動思考」作家培訓計劃所邀請的多名講者的演說錄音,以及多類型的展覽圖片。〈專題特輯〉搜羅了過去《信報》主辦、協辦的活動內容,以及知性生活的點滴趣味。

閱讀全文......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茹素,茹素食

和友人晚飯後,大家都覺得這家餐廳誠意可嘉,惟客人寥落,恐妨這等良心企業會因經營困難,而無以為繼,均認為要向朋友們廣為宣揚,希望各方多加支持。

友人是佛教徒,雖然不太介意吃「肉邊菜」,但為免她舉「箸」維艱,我選擇了早幾個星期前與朋友午敘時的一家素食館──茹素食,位於灣仔英皇中心的地庫。

坦白說,對於非素食的我,所有的素食館都是大同小異的,特別記下茹素食,除了它的口味不錯、份量合宜外,侍應有禮認真,環境宜人,尤其令人留下印象。友人早到,坐在一旁看餐廳提供的佛教書籍,聽到侍應在討論佛教問題,便知道是有心人辦的餐廳;而我,對這裏的裝潢,深表欣賞。

餐廳洋溢着大自然的氣息,皆因它的桌椅都是樹木形狀的,配搭綠色的餐具、杯碗,帶點不修邊幅的神態,相當樸拙。 
圖片來源:開飯喇圖片來源:開飯喇 

看到這裏,大家是否納悶着:你倆今晚究竟吃了什麼?簡簡單單的兩道菜:咖哩雙丸煲和竹筒飯。還有免費的飯後甜品:紅豆沙。如果你不吃素的,也不打緊,因為吃下去,你也不會為意到是用素菜煮成的!

閱讀全文......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可憐天下父母心

Photo Retouch: 文心這次韓國遊,團員只有三個家庭八個人,領隊說人數之少,是破天荒的。

那兩個家庭,都是一對夫婦攜同稚年的孩子。一對是老夫少妻,先生是在東莞營商,妻子是他第二任太太(這是他酒後自己說出來的)。妻子的普通話很好,而廣東話帶一點口音。也許是有經驗吧,小女兒給調教得很好,還不到三歲,但沿途都是自己吃飯的。她爸說,女兒出生後,便經常帶她旅遊,她一點也不怕生。

另一對夫婦三十來歲,頭一次帶兒子出遊,平日兒子是家中的菲傭照顧的。可想而知,這次旅程對他夫婦倆是多大的考驗!

兒子一直不吃,夫婦給他買零食。我們着他倆不要寵壞兒子,當父親的說,調教孩子的理論他都會,知道孩子不吃正餐便不要給他吃東西,餓了他下次就會學乖。可是,眼見兒子哭哭啼啼,自己於心不忍,把道理拋諸腦後,買零食給他了。

可能是零食吃多了,也可能是不會照顧,小男孩一直嚷着肚子痛,他媽媽只好抱着他,害自己吃不好,睡不安,途中便不適嘔吐。媽媽說,知道他這麼小,也不會記得曾來過韓國,但身為父母,希望給兒子最好的,以後讓他翻相簿時,領略父母的一片苦心。

閱讀全文......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但願人長久

攝影:文心
一年一度中秋節,祝大家闔家團圓,生活美滿!

閱讀全文......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你所不知道的一九四九

在六十週年國慶的前夕,龍應台出版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是「贈慶」嗎?

我願意相信龍應台的話:「我真的覺得,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台灣的領導人,在六十週年的時候,可以對所有國共內戰中的亡魂有一個儀式,不是一個勝利的儀式,是一個追悼的儀式,是一個說一聲對不起的儀式。」

從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這四年間,死於國共內戰的國人以千萬計,給多少家庭帶來多沉重的打擊?可是,他們卻給後來的歷史埋葬了,灰飛煙滅了!一九四八年,長春圍城,餓死的人數估計在十五萬至六十五萬之間,慘烈程度不亞於南京大屠殺;但在歷史教科書中,長春被稱為「兵不血刃」的「光榮解放」,結果六十年後,幾乎沒有一個長春人知道這裏曾有過如此慘絕人寰的一頁。

還有,那兩百萬遷台的軍民,做夢也沒想到,船駛進了台灣海峽,便與大陸隔絕了!這一道淺淺的海峽,阻擋了四十年的音訊,「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當日的翩翩少年,再回家時,已是白髮蒼蒼,垂垂老矣。

還有,台灣島上原來的六百萬人,五十年來,受着日本的統治。二戰期間,有二十萬台灣人為日本打仗,他們都曾是鄉里的光耀。然而,命運卻給他們開了一個黑色的玩笑:日本戰敗了,台灣回歸了,國民政府遷台了。九死一生的士兵回來發現,從此以後孩子以他們父母為恥。

國以民為本,在我們慶祝國慶、為中華民族再次崛起之際,讓我們也「向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致敬」。歷史,可以原諒,不可以遺忘。

延伸閱讀:


閱讀全文......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大唐遺風

韓國行政區劃報名參加韓國團後,回來查看一些韓國的資料。不看不知,原來韓國跟日本一樣,保留了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的名稱──「」。

日本現在只剩下「北海道」,但韓國則以「道」代「省」,全國劃分為八個道,如東北部的「江原道」(圖標9),就是賞楓勝地雪嶽山的所在地,也是冬日滑雪的首選地;而韓國現代史上重大的「光州事件」就發出在「全羅南道」(圖標13)。現在,光州市(圖標5)已成為「廣域市」(大城市),脫離了全羅南道,行政獨立,地位與「道」相同,情況類似於內地北京、上海等直轄市。

韓國行政區劃

閱讀全文......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三種境界

朋友傳來一位博客的網誌《讀王國維偶得》,大概他想起曾看過我對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境界」的詮釋。

歷來對「三種境界」的解讀,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王國維是「斷章取義」的,他自己也承認並未完全符合詞人原意。這位博客把「三種境界」與王國維的生平聯繫在一起,很有見地,只是我對王國維的認識不深,難以置喙。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人間詞話》,第廿六節)

以下是我的淺見:

王國維認為成就大學問、大事業的人,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追求」的境界,先要開闊、抬高你的眼界,在秋高氣爽的日子,獨上高樓,從迷亂中擺脫出來,你便能「望盡天涯路」,對追求理想方向有所了解,以致了然於胸。

只是追求,不足夠,第二階段就是「堅持」:

柳永《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因為追求的道路不是平坦大道,當中必然會遇上困難與挫敗,這時候你需要一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在放棄之前,你得想想,這是否你今生所求的理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專一,一種持守,一種執着,是因為你找到一個值得你愛的人(消得,值得也)。如果你找到一份事業,一份理想,是你今生所求的,你也會甘心犧牲而堅守下去,因為值得。

追求、堅持,然後有所成就。成就是什麼?我不知道,因為我遠遠未及,但王國維的說法很有啟發作用,他說第三個階段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以前以為這個階段該是「曾蔭權還鄉拜祠堂」的,到處熱烘烘、家家張燈結綵,大鑼大鼓,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後來慢慢細味,這一種情景其實是別人對你成就的肯定,別人的肯定固然重要,但你自己怎麼想?別人肯定你就等於你達成目標嗎?這就是你的目標嗎?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裏尋他千百度」,你為理想作出不少付出,總希望在某程度上達成理想,或與理想的距離日漸拉近,在「驀然回首」的時刻,心有靈犀一點通,在「燈火闌珊處」,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給你找到了「那人」。我想像那是怎的一種滋味?我想,也許一點也不轟動,別人一點也不為意,但你怦然心動,當下覺得很自然,很安心,內心很踏實。是這樣嗎?

文學可愛可貴之處,其中一點是各人有各人的體味、領會、覺悟,不必雷同,所謂「詩無達詁」是也。事實上,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思索同一課題,欣賞同一篇作品,也可能有不同的得着。

胡菊人在七十年代曾寫下一篇短文《昨夜西風凋碧樹》,指出這個追尋理想的歷程,背後有一股基本的動力,就是他們對「時間」的敏感。現把原文抄錄如下:

「昨夜西風凋碧樹」,正是此「獨上高樓」的人對於時間的敏感。此敏感是對於時間的恐懼。孔子站立在黃河邊上,凝視流水,不禁嘆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乃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楚項羽在四面楚歌之際,不禁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整首歌的焦點便在於「時」字,時勢已非,時不我與這是一個大英雄在此際立感的時間的急逼。志得意滿的大豪傑漢武帝,有「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之悲,這秋天這草木黃落,與昨夜西風凋碧樹乃同景同情之感嘆。在此刻下想及將來,因有「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之憾,因之,「望盡天涯路」乃指示將來,這現成無所成的立高樓者,便起追求理想的決心了。

大詩人李白,對時間的恐懼與敏感,使他寫出許多絕唱:「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抽刀斷水水更流」,在在可見,時間,乃是大聖哲、大英雄、大豪傑、大文學家,創造大學問大事業的基本動力。他們對時間比常人感觸特深,與時光戰鬥,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理想。

「昨夜西風」(棄我去之昨日也),「凋碧樹」〔此獨上高樓之少壯者(碧樹),悲人生易老,亦將如碧樹一樣為──西風時光──摧殘,而昨夜一去不復回。〕此「過去」之昨日與「獨上高樓」之當下便相擊撞而生悲歎。「望盡天涯路」,當下與將來又相撞,在此過去現在將來之相撞中,使他如聆警鐘,感悟到把捉時間,便有以後千百度地不歇的追求,有以下之第二境第三境之出現。願以此解,與今之少壯者勉。

閱讀全文......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建築是藝術節

進念舉辦了「建築是藝術節」的一系列活動,內容豐富,我獨鍾情於第二部分「甚麼是中國建築?」許是因為他們以紫禁城為切入點,介紹中國建築的美學。上星期六參加了他們的第一場講座,回來以後便接連借了三本書《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不只中國木建築》《圖像中國建築史》,慢慢細味。

講座中給我最有印象的,是講者何培斌教授說,中國的建築是庭院(虛)和建築物(實)的結合,空地也是建築的一個部分,用《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作者趙廣超的話說,就是「實則虛之」:「山不藏則不高」,中國繪畫有所謂「計白當黑」的說法,以經營空白的畫幅作為決定着墨的奇妙美學概念。「偉大」的現代城市,都有「偉大」的廣場,其作用往往是以「無」人工結構的空間來表現這個地方「有」人工的成就。紫禁城卻「有」幾座宮殿在表彰「無」的超然價值。言外之意,有幾分八卦圖中「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意味。何培斌教授說,中國建築的現代化,可能就在於如何在現代建築中再次呈現這一份「虛實」的情趣。



趙廣超在《不只中國木建築》寫道:「沒有其他民族會像中國人那麼熱心去建造屋頂。」紫禁城的宮殿屋頂,幾乎已囊括傳統中國建築的主要形制;而這些有趣的屋頂,深深吸引着我的眼光。
中國古建木構特徵

閱讀全文......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與崑曲之緣

第一次聽崑曲,是在文化中心看《1699.桃花扇》,當時頗有「驚為天人」之感;但真的給崑曲感動,卻是一年書展偶爾聽到一位崑劇家唱《牡丹亭》〔皂羅袍〕,就是那一首耳熟能詳的「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自此,便找不同花旦的演出來聽,漸漸喜歡上《牡丹亭》。

湯顯祖作《牡丹亭》,聚焦在一個「情」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果錯以為湯顯祖是矯情之人或把「情」過份放大,那是因為我們不理解他身處的時代背景:明代承程朱理學,存天理,去人欲,梏桎人性之至,湯顯祖揭櫫於情,是對當世虛偽的假道學予以反擊。


剛借了一本《白先勇說崑曲》。白先勇是著名的「崑曲義工」,童年時聽過梅蘭芳唱《牡丹亭》〔皂羅袍〕,便一曲難忘,後來他的小說《遊園驚夢》就是脫胎於此。白先勇說崑曲「融合文學、音樂、舞蹈與戲劇,是一門將中國象徵寫意、抒情、詩化的美學傳統發揮到極致的精緻藝術」。我這一陣子反覆聽了一些崑曲,越來越覺得白先勇所言極是。

看崑曲是一種享受。它所用的演奏樂器,主要是笛、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因此它較京劇以至粵劇為優雅,也沒那麼嘈吵;它的唱腔細膩婉轉,鏗鏘柔軟;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曲折流動,美感盎然。我最喜歡是他們的水袖,一抽一放,訴盡無限故事,連衣服也會表演!

話說回頭,我本對中國戲劇不甚有興趣,小時候嫌那些「篤篤撐」很老土,唱一句歌詞拉腔要拉上半天,很悶。是什麼令我改變?說來見笑,原來我一次讀杜國威的劇本《劍雪浮生》,給故事感動了,於是極有能耐地聽罷《帝女花.香夭》一段曲,開始改變了對中國戲劇呆板的觀感。


閱讀全文......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心魔

難過的日子,可能是源自客觀環境,也可能源自自己的心理屏障。

外在因素,無可奈何,重要的是,不要自尋麻煩,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是人這種動物,有時候就是犯賤。天堂地獄繫乎一心,偏偏耗用無盡的想像力,給自己製造莫大的心理包袱。

這些幻影,只要放在日光之下,與事實對比,便知道痛苦是白捱的,堅持是可笑的。
閱讀全文......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多情總被雨打風吹去

含苞待放、嬌艷欲滴的花兒
來不及迎上生命的綻放
便戛然而止
欲問天,天亦無言
「誰來還我一個公正?」


閱讀全文......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錯的就是錯的

最近曾蔭權在立法會失言,被輿論痛宰了一頓。

曾蔭權也許沒錯,正如他說:「事件發生了到現時已經很多年。其間,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的成就,亦為香港帶來經濟的繁榮。」二十年,中國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然而,這是否足以掩蓋二十年前犯下滔天大罪呢?

八九六四,即使算不上是屠城,當天也確實是動用了軍隊坦克的非常手段來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八九民運,不是反革命動亂,而是一批有理想的學生力圖改變當時貪腐的政治環境。無論今天中國經濟如何驕人,也絕對抵銷不了二十年前的錯,也絕對不能用來粉飾滿手鮮血的當權者!

錯的事,不會因時間環境地位的轉移而變成對的。二十年了,請還歷史一個公正,讓六四的英魂安息,讓死者的家屬撫慰內心的傷痛。


閱讀全文......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三首情詩的真意

林風眠的仕女圖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在字面上,這是一首哀怨淒美的詩,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一番細思量後,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

作者張籍,是以詩明志。唐代中葉後期,藩鎮割據,當時的節度使用各種手段拉攏、勾結有名的文人和中央官吏,藉以擴張自己的勢力。李師道是平盧淄青節度使,非常仰慕張籍的學識,很想羅致徵聘他,來爲自己效命。

張籍不便正面拒絕李師道的徵聘,所以寫了這首《節婦吟》。這首詩的用意,是婉謝而不願就聘。李師道看了,也只好就此作罷,不再勉強了。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是以新娘的身份描述,昨晚是洞房花燭夜,今早起來要向公公婆婆請安,化好粧後,低聲問夫婿,我的眉毛畫得深淺適當、稱得上時髦嗎?這是一首清新溫馨的小詩,但是作者朱慶餘寫這首詩有另外一個背景。

當時朱慶餘進京考進士,唐朝有一個風氣,就是在科舉考試前,考生會把文章送給有名的人看,如果得到名人的讚賞,就會增加他中舉的機會,朱慶餘把文章送給張籍看,而且附上這首詩,用意就是問張籍對他的文章評價如何。「畫眉深淺入時無?」就是「我的文章寫怎麼樣?」

對於朱慶餘的擔憂,張籍也不明示,僅以一首絕句酬答,詩云: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張籍模仿朱慶餘的比喻手法,寫紹興鏡湖一位新妝的採菱美女,她的歌聲很優美,所唱的菱歌,可以抵得上萬兩黃金,其實是盛讚朱慶餘的文章寫得好。

閱讀全文......

訴衷情

adapted from Flickr, created by Antonis SHEN欲罷不能,這一回找來一首漢詩英譯。

訴衷情 The Heart's Complaint
後蜀 顧敻
譯者:余光中

永夜拋人何處去?
絕來音,香閣掩,
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
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Whither have you gone all night long,
Message there is none?
 My bower's shut,
 My brows knit,
 The moon about to set.
How could you refrain from coming?
 O the lonely bed:
 Just trade your heart with mine
 To know how much I pine.

閱讀全文......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紫杜鵑

Rhodora blossoms忽然想起詩的譯作。詩是最精鍊、最濃縮的語言,最能突顯一種語言的特點。翻譯之中,以詩最難譯得好。好的譯詩不多,不論是漢詩英譯,或是英詩中譯,譯作不是有欠準確,便是索然無味。

偶得佳作,深值得品味一番。

The Rhodora 紫杜鵑
By Ralph Waldo Emerson 龍應台譯

In May, when sea winds pierced our solitudes,
I found the fresh Rhodora in the woods,
Spreading its leafless blooms in a damp nook,
To please the desert and the sluggish brook.
五月,海風刺透靜寂
林中忽遇紫杜鵑
葉空,花滿,遍綴濕地
荒原緩溪為之一亮


The purple petals, fallen in the pool,
Made the black water with their beauty gay;
Here might the redbird come his plumes to cool,
And court the flower that cheapens his array.

紫瓣繽紛飄落
黑水斑駁艷麗
緋鳥暫或歇涼
愛花瓣令羽色黯淡

Rhodora! If the sages ask thee why,
This charm is wasted on the earth and sky,
Tell them, dear, that if eyes were made for seeing,
Then Beauty is its own excuse for being!
若問汝何以
絕色虛擲天地
請謂之:眼為視而生
則美為美而在


Rhodora! Why thou wert there,
Rhodora! O rival of the rose!
I never thought to ask, I never knew:
But, in my simple ignorance, suppose
The self-same Power that brought me there brought you.
與玫瑰競色
何必問緣起
吾來看汝,汝自開落
緣起同一

閱讀全文......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搭配得宜

買了一本 Oxford Collocations的字典,好用得很。

所謂 Collocations,是詞彙搭配的意思。我們平常會不少生字,但這個字怎麼用?怎麼與其他的宇搭配起來,組成一句道地的英文句子呢?一般的字典,通常是詳細解釋生字的每個含義,但不一定會有例句,也不一定會教懂你怎麼用它們。這時候,你便需要Collocations。

舉例說,Obstacle是「障礙」的意思,多數人都懂,但怎樣寫成一個句子呢?據Oxford Collocations:

  • Obstacle可跟以下的形容詞搭配,如 big, chief, main, major; enormous, formidable, serious; impossible, insuperable, insurmountable;
    例句:The attitude of the unions is a serious obstacle. / Lack of money has proved an almost insurmountable obstacle.
  • 也可跟以下的動詞搭配,如 pose, prove, remain; come across, encounter; overcome, remove, surmount;
    例句:He was determined to overcome all obstacles in his way.
  • 與介詞 for, to可作如斯的搭配:Lack for childcare provision can be a major obstacle for women wishing to work. / The huge distances involved have proved an obstacle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villages.
  • 它也可以組成片語:an obstacle in the path/way (of sb/sth): The
    release of prisoners remains an obstacle in the path of a peace agreement.

閱讀全文......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今天,當我們提起山西,第一個印象就是煤礦大省,第二就是無日無之的煤礦意外,然後呢?可能是空氣不佳,接着就沒什麼別的印象。

當我們翻開歷史,在離我們不過三百年前的清代初年,山西以商業發達而聞名,當地的平遙縣、祁縣、太谷縣,被後來的人稱為「中國的華爾街」,民國時代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就是太谷人。

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山西商人創造了「票號」這種金融機構。清代商業發達,資金流轉如果動輒要運送大量銀兩的話,勢必造成流通和安全的問題。聰明的山西商人便經營票號,讓存款人兌換成銀票,然後到目的地提取現款。山西的票號,縱橫四海,匯通天下,到清末時,更在國外如朝鮮、日本等設立分號。

山西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封地,後來三家分晉,成為了戰國七雄的韓、趙、魏。山西的商人又稱晉商,晉商的成功,可說是儒商文化的又一傑作。

什麼儒商文化?就是為商者,不僅具備商業才幹,還有儒者「見利思義」、以家國為己任的大我精神。據余秋雨《抱愧山西》的描述:

山西商人的全方位成功,與他們良好的整體素質有關。這種素質,特別適合於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因此也可稱之爲商業人格。......

講究信義。
.......山西人機智而不小心眼,厚實而不排他,不願意爲了眼前小利而背信棄義,這很可稱之為「大商人心態」,在南方商家中雖然也有,但不如山西堅實。不僅如此,他們在具體的商業行爲上也特別講究信譽,否則那些專營銀兩匯兌、資金存放的山西票號,怎麽能取得全國各地百姓長達百餘年的信任呢?

如所周之,當時我國的金融信託事業並沒有多少社會公證機制和監督機制,即便失信也幾乎不存在懲處機制,因此一切全都依賴信譽和道義。金融信託事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信譽和道義的競爭,而在這場競爭中,山西商人長久地處於領先地位,他們竟能給遠遠近近的異鄉人一種極其穩定的可靠感,這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商業同行互間的道義和商業行為本身的道義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給中國商業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義上的光彩,也為主攻思想史上歷時千年的「義利之辯」(例如很多人習慣地認為只要經商必然見利忘義)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嚴於管理。
山西商人最發跡的年代,朝廷對商業、金融業的管理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例如眾多的票號就從來不必向官府登記、領執照、納稅,也基本上不受法律約束,面對如許的自由,厚重的山西商人卻很少有隨心所欲地放縱習氣,而是加緊制訂行業規範和經營守則,通過嚴格的自我約束,在無序中求得有序,因為他們明白,一切無序的行為至多得力於一時,不能立業於長久。

我曾恭敬地讀過上世紀許多山西商家的「號規」,不僅嚴密、切實,而且充滿智慧,即便從現代管理科學的眼光去看也很有價值,足可證明在當時山西商人的隊伍中已經出現了一批真正的管理專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號總經理雷履泰這樣的人則完全可以稱之為商業管理大師而雄視一代。歷史地來看,他們制訂和執行的許多規則正是他們的事業立百年而不衰的秘訣所在。

例如不少山西大商家在內部機制上改變了一般的雇傭關係,把財東和總經理的關係納入規範,總經理負有經營管理的全責,財東老板除發現總經理有積私肥己的行為可以撤換外,平時不能隨便地頤指氣使;職員須訂立從業契約,並劃出明確等級,收入懸殊,定期考察升遷;數字不小的高級職員與財東共享股份,到期分紅,使整個商行上上下下在利益上休戚與共、情同一家;總號對於遍布全國的分號容易失控,因此進一步制定分號的報賬規則、分號職工的書信、匯款、省親規則……凡此種種,使許多山西商號的日常運作越來越正常,一代巨賈也就分得出精力去開拓新的領域,不必為已有產業搞得精疲力竭了。

閱讀全文......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水中之書

今晚剛觀賞過《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的最新力作《水中之書》,香港話劇團的表現非常出色,可謂洗滌人心。

它的敘事有點曲折,有點出人意表;場景的設計別緻,賞心悅目;故事很感人,這幾段情節我更忍不住落淚了。

查考「水中之書」一詞,來自藏傳佛法「大圓滿」中關於「觀心」的啟示,是教人馴服和訓練自己的心。故事一開始,便開門見山說,是什麼是快樂?怎樣才能快樂?後來的發展,我倒覺得它要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愛:懷着一種原始的善念,就好像孟子所說的「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簡簡單單地對別人表示關心,可能是一個眼神,可能是握一握手,都可能是一個絕望的人的救命草,讓他有勇氣面對困苦、有定力不走上歪路。

故事的結局,其實有點悽苦,但正如劇中不斷重覆的訊息:人生不免悲傷,但不能因為要逃避悲傷的終局,而迴避品嘗人生,這樣你便會連過程中的快樂也會錯失掉。

值得現場觀賞的節目,其實不多,《水中之書》便是其中之一,還有一星期的上映期,大家別錯過了!請到香港藝術中心的網站去。
閱讀全文......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不是口號,不是喊喊就可以

法國政府的官方標誌今天慕名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過程曲折,內容豐富,造就了很多故事書、動畫、電影等。自小我已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所以一看到宣傳廣告,便不作他想,決定在假期時好好仔細欣賞。

這次展覽以繪畫、瓷器、照片為主要展品,縷述了自1789年至1871年80多年間法國所發生的多次革命事件。參觀以後,我不禁戚然。革命,多少罪惡以汝之名而行?

自由、平等、博愛,眾所周知,是孕育自法國大革命,是法國精神的代表,可是當我們詳細端視這段歷史時,其血跡之斑斑,何嘗不是慘不忍睹?而且,這條「自由、平等、博愛」之路,絕非坦途,更非一蹴而就,法國人一路走來,逶迤流連,備嘗艱辛。刻下呼喊「自主民主」之輩,理當鑑之慎之。
閱讀全文......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俠骨文心已隨仙逝去

連接至梁羽生2008年訪問梁羽生與金庸齊名,都是武俠小說的著名作家。上星期四他過世了,享年85。我今天看《明報》才知道的,雖然我沒從頭到尾看過什麼武俠小說,但是電視電影改篇過不少他與金庸的小說,所以看到消息時,不覺黯然。

他們那一輩的武俠小說家,重「俠」多於重「武」。「俠」是什麼?《史記‧游俠列傳》上說:

「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評價游俠時,一開始雖然承認當時一般人的說法,認為游俠「行不軌於正義」,但是隨即透過對游俠言行的描述、對仁義道德的反省,告訴讀者:游俠的道德比實際上的統治者的那一套道德可愛多了,游俠的正義是在統治秩序之外,以其至情至性的熱血,伸張另一種正義。他們透過對制度或現實的反抗行為,來成就他們心中的「義」,儘管他們心中的「義」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在「義」的範疇內,各以其行為滿足,各自視為珍寶,而在不同的環境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完成而已。
(摘自博客《游俠與刺客》

以下是《明報》的報導:

首篇連載《龍虎鬥京華》 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留下兩句十六字「俠骨文心雲霄一羽,孤懷統覽滄海平生」,道盡「俠」之境界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原名陳文統)縱橫武林30載,上周四(1月22日)在澳洲悉尼撒手人寰,享年85年歲。他一生俠骨文心,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筆下借武學宣揚仁義,留下大俠魔女等一段段淒美愛情,小說外是樂天知命的儒人雅士,無論在抗戰歲月或晚年與癌魔抗爭,也被知交笑稱「天跌下來當被蓋」,以笑聲化解逆境。

梁羽生生前著有武俠小說逾30部,包括膾炙人口的《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及《雲海玉弓緣》等等,多次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武俠小說外,梁羽生的詞亦是文壇一絕,其中《七劍下天山》八聲甘州開卷詞,盪氣迴腸,傳誦一時﹕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負少年頭。對銅駝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詩殘夢斷,南國正清秋,把劍淒然望,無處招歸舟。  明日天涯路遠,問誰留楚珮,弄影中洲?數英雄兒女,俯仰古今愁。難消受燈昏羅帳,悵曇花一現恨難休。飄零慣,金戈鐵馬,拼葬荒丘。」

當年在《新晚報》一手邀請梁羽生創作武俠小說的前總編輯羅孚形容,梁羽生對文壇貢獻良多,文采風流,特別精通詩詞,為武俠小說開創新風格。《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者聯會執行會長潘耀明亦稱,上一代武俠小說只着重刀光劍影,鮮有文學修辭,直至梁羽生出道,才為小說引入古典文學風格和豐富修辭,為武俠小說添上文學價值,並在後來的金庸小說發揚光大。


原名陳文統的梁羽生,於1924年在廣西出生,由於屬書香世家,自幼已熟讀古文,尤精於聯句。後來梁羽生因戰亂逃難,考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主修國際經濟,畢業後先後到香港的《新晚報》工作,及在《大公報》任職副刊編輯。

至1954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掌門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陳克夫發生爭執,相約在澳門擂台比武,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大舉報道,因此《新晚報》總編輯羅孚靈機一觸,邀請陳文統以「梁羽生」為筆名,開始連載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

其後梁再創作膾炙人口的《白髮魔女傳》,書中卓一航與玉羅剎練霓裳一段刻骨銘心愛情,數十年來瘋魔無數讀者,其後更改拍成無數電視和電影。近年名導演徐克亦改編其名著《七劍下天山》成《七劍》,由黎明等演員擔綱演出。

梁羽生是糅合文學與武學的新派武俠小說開山祖,金庸其後將新派武俠小說發揚光大。兩人在武林上互相競爭,私下份屬好友,梁羽生以另一筆名評論其小說較受詩詞和小說等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深,而金庸小說接受西方電影文藝影響則較重。

查良鏞則在另一場合笑說,我們在同一辦公室,公餘常一起下圍棋,是很好的朋友,他買消夜也會請我吃,又坦言兩人小說各有風格:「我的小說比較浪漫,幻想較多,梁羽生寫得規矩。」

閱讀全文......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甜蜜蜜

那天不知怎的哼起這首歌來,一唱難忘記:

甜蜜蜜 你笑得多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裏 開在春風裏
在哪裏 在哪裏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 在夢裏 夢裏夢裏見過你
甜蜜 笑得多甜蜜 是你 是你 夢見的就是你
在哪裏 在哪裏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啊 在夢裏

黎明跟張曼玉主演的《甜蜜蜜》是導演陳可辛對鄧麗君的敬禮,拍得蠻不錯的。也許,它喚起我小時候從內地到香港的那段日子,那個時代的香港的確如此──大陸人給瞧不起,沒人願意說普通話,大家都努力擺脫鄉音,要說一口道地粵語,再夾雜一些英文片語,那才像香港人......
閱讀全文......